24
2025
-
10
銘記抗戰歷史 匯聚強國偉力
作者:
9月,是紀念日比較集中的月份。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紀念日;9月30日,烈士紀念日。
初秋的北京,天安門廣場裝飾一新,人民英雄紀念碑直指蒼穹。九月三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從這里展開隊列。當戰鷹列陣長空,當鐵甲方陣踏地鏗鏘,激蕩在中華大地上,激蕩在億萬人民心中,歷史的場景撲面而來。
歷史,是人類記憶的年輪,連接著昨天與今天,定義著過去和現在。在關鍵的時間節點回望歷史,是擁抱未來的最好姿態。
近期主要媒體不僅重播了經典的抗日影視劇,如《亮劍》、《百團大戰》、《鐵道游擊隊》、《太行山上》等,也上映了新的抗日或正視歷史的大制作影視劇,如《南京照片館》、《東極島》、《山河為證》、《731》等。在喚醒那段血淚抗戰史和人們愛國熱情的同時,卻不僅再次令人想到了幾年前的抗日神劇和不可思議的橋段:包子當手雷、手雷炸飛機、手撕鬼子、弓箭拐彎、大刀擋子彈、八路軍住別墅、喝咖啡、抽雪茄等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褻瀆歷史”。這不僅不尊重歷史,也是對中國人民偉大抗戰精神的弱化。
曾有親歷抗戰的百歲老兵表達過憤慨:“抗戰哪有這么容易,幾個人就輕易干掉鬼子的一個聯隊?如果真的這樣,我們還用犧牲那么多兄弟,艱難地抗戰8年嗎?”
對于抗戰初期日軍的作戰能力,有個短視頻作了客觀的分析。很多國家的兵是臨時征召的,緊急訓練幾個月就上戰場了,但日本兵卻是從娃娃抓起。一個日本男孩,從上小學開始就等于半只腳踏進了軍營,進行嚴格的體能訓練,其實就是在為以后當兵打底子。在中學,除了文化課,學校還有專門的軍事教官,進行軍姿隊列服從和槍械射擊、沖鋒等軍事訓練,而在高中階段基本就是預備役了,野外拉練、實彈射擊等實戰科目不一而足。一旦畢業參軍,不經基礎訓練就是一名合格的士兵了,再學習點步炮協同等小隊戰術等就能立即投入戰場了。再加上所謂的武士道精神和對天皇的絕對忠誠的“洗腦”,使他們寧可自殺也不當俘虜,同時配備精良的裝備,使他們在戰場上擁有極強的戰斗力。正如《血戰鋼鋸嶺》所展現的日軍精銳,真實抗戰中的敵人兇殘狡猾,而絕非“手撕鬼子”的笑談!
畢竟抗日戰爭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面對一個帝國主義強國的戰爭。但中國人民沒有被這種巨大的差距所嚇倒。中國以空間換時間,通過長期的消耗戰,逐漸改變戰局。
抗戰14年,在中國共產黨強大真理力量和強大人格力量的吸引感召下,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旗幟,奠定了戰勝侵略者最廣泛、最深厚的群眾基礎,形成了中流砥柱的偉大作用。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的愛國主義精神,匯聚成洶涌澎湃的抗戰意志,無數中華兒女義無反顧投身這場關系民族存亡絕續的偉大斗爭。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抗日根據地軍民因地制宜,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出了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破襲戰、車輪戰等戰爭形式,陷日軍于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形成了威武雄壯的人民戰爭的局面,成為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抗日戰爭,中國勝利。只有了解歷史、尊重歷史、牢記歷史,才能不重蹈歷史覆轍。我們強調銘記歷史并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為了喚起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這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精神“鍛造爐”,也是為了致敬、銘記和傳承偉大的抗戰精神,從歷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匯聚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贏得更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30余年專注于汽車零部件生產及研發